課程介紹 新豐池和宮 (上課教室請洽社大) | 1.相見歡,學員自我介紹並選舉班代表,以及學員資料確認。 2.說明豐湖社區大學教育理念及公民素養週參與的必要性。 3.介紹本學期所有課程、課綱及應配合學校規定事項。 4.指導學生認識所在地在新竹縣13鄉鎮中的地理位置及各項物產等。 5.探討我們客家人的祖先從何處來?因何而來?渡過黑水溝後從何處上岸以及抵達台灣後所受到的困境。 |
一、新豐池和宮 二、紅樹林保護區(龍貓隧道) 三、紅毛港 四、坡頭魚港 五、海螺文化館 | 1.客家信仰和大陸文化的關係。 2.環境保護與觀光發展間的取捨。 3.散佈於新竹縣海邊的客家人與閩南人相處情形。 4.介紹新竹縣最北端、亦是政府投入巨資改建的坡頭魚港。 5.午餐前往由新埔范姓人士開設高平老店享受客家料理。 6.海螺文化館內講解海線客家俚語及各種客家特色文化。 |
一、探訪新埔鎮石頭坑地區。 二、前往石頭坑溪及牛路崎尋幽探古 | 1.探訪當地少數尚存住家。見證寶石里(原名:石頭坑)自農業時代至今的興衰歷史。 2.探訪新竹縣母親河之一的鳳山溪源頭一石頭坑溪及介於芎林、關西和新埔地區之古道_牛路崎,探訪已歷百年以上之水頭伯公廟、了解當地先民台生活之困苦下精神寄託及開拓山林之精神。 3.講述南和里(下南片)流民窩來由及牛路崎在地黃家古宅及傳奇人物范O桶之傳奇過往事跡。 |
一、湖口老街及老街客家美食。 二、信仰中心、三元宮、天主堂 三、仁和歩道 | 1.湖口老街昔日因「大湖口火車碼頭」鐵路的開發而繁榮,以三元宮為中心,包含街頭、橫街與新街3條街,由舊車站原址上建造的天主堂至街底縣定古蹟三元宮全長約300公尺,寬約10公尺的街道,房舍全部以紅磚為建材,牌樓立面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 2.仁和步道位於新竹縣湖口鄉,全長967公尺,適合大人小孩的輕鬆步道,以石階舖設平緩步道。每到四、五月桐花季,仁和步道便披上一層雪白的衣裳,搖身一變成唯美的桐花林園,兼具健行與賞桐。 |
一、探訪關西坪林十子十登科的范朝燈故居。 二、錦山糯米橋及牛欄河親水園區 | 1.位於關西下南片的范朝燈故居,建築配置結合漢式傳統家屋及日式風格,是日治時期台灣建築史的代表作品。 2.錦山及牛欄河古橋均取自本地鵝卵石和青心石加上糯八調合建造,不禁讓人懷古並感念早期工程的優異。 |
一、介紹新埔及關西地區特產。 二、客家山歌教唱 三、山頂食茶打嘴鼓 | 1.新埔和關西在日治時期均有出產大量且品質良好的茶葉聞名海內外,當時因為沒有其他休閒活動,採茶時節處處可聽到人們以歌唱或到後來的收音機播放山歌,代表了當時台灣的經濟走向和一般民間的消遣方式。 2.受到時代的演變,經濟產業則從柑桔水梨等發展出目前的柿餅和仙草等產業。 3.農閒或下雨天常見老人們坐在空地或是走廊下喝茶聊天講古,自成一絡特殊文化。 |
一、頭前溪流域的軟橋人文和水文。 二、為何當地日治時期稱為矮店及瓦屋家。 | 1.探訪提供科學園區大量用水的寶山水庫的上坪溪攔沙壩。 2.提供當地舊相片供學員欣賞並帶領學員參訪使用該地水源的有機農場。 3.說明當地地名來由、伯公廟改建引發的爭議及傳奇人物阿旦姐、興火伯的故事以及附近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 |
一、走訪文山古道和三段 崎古道。 二、見証老茶園和柑橘園的荒廢。 三、認識客家人所在丘陵地重要作物_各式各樣的竹筍 | 1.客家人因來台較晚,居住地大多為交通不便之丘陵地區,但為了對外溝通或是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在荒山峻嶺中走出各地的古道,但隨後因交通日漸發達而漸漸荒廢。 3.教導學員自走讀中認識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各式各樣的竹筍、料理和加工方式。 |
公民素養週 | 社大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
1.詳細參訪關西當地信仰中心太和宮和舊名馬武督之錦山里義民廟,了解當地客家人當年如何與原住民相處並祭拜金錦山義民廟之意義。 2.深入探討當地產業的轉換及日本統治期間於民眾所受到的影響。 | 1.前往客家信仰中心(義民廟、廣和宮及義勇廟)。追懷先民保家衛民之壯舉,與地方耆老並以客語會談。 |
一、關西客家宗教信仰巡禮(太和宫、錦山義民廟)。 二、紅茶博物館及日式關西前分駐所參訪 | 1.詳細參訪關西當地信仰中心太和宮和舊名馬武督之錦山里義民廟,了解當地客家人當年如何與原住民相處並祭拜金錦山義民廟之意義。 |
竹東鎮五指山觀音禪寺 二、北埔長坪五子碑 三、竹東灶君廟 四、竹東玉皇宮 | 1.了解客家人對觀音佛祖、灶君和玉皇大帝信仰的由來。 2.了解日據時代北埔事件對當地人的影響。 3.了解當地客家居民和原住民、日本人的關係。 4.近年來五指山由觀光名勝景點轉變成為登山健行之熱門路線。附近商家的因應對策。 |
星期四晚上 | 大家的日本語(初階) ![]() |